有意思的是,马斯克在美国FCC那边的文件显示,他的目标是覆盖全球95%以上的地理区域。注意,这不是人口,是地理。包括极地、无人区,甚至战争前线。他不是在做网络,他是在做一个全球通讯基础设施。而且是私人控制的。
再说说技术本身。星链的延迟可以做到低于30毫秒,哪怕你在太平洋上空。卫星用的是激光链路,相互之间能自己通讯,不靠地面站。这跟传统互联网那种海底光缆+国家运营商的架构完全不一样。一个全球移动的、绕开国界的网络系统已经雏形初现。
我昨天看到一组数据直接愣住。SpaceX平均每周发射一次星链卫星,一次上去就几十颗。有的还是旧卫星替换退役卫星。因为设计寿命只有4-5年,马斯克干脆就用完就烧。真烧,退役后会用主动离轨技术坠入大气层高温烧毁。听起来像在消耗品逻辑里造通信系统,但这玩意偏偏就靠谱、高效、又便宜。
说句不好听的,传统地面网络、光纤、5G这套,是地方化的,而星链是全球型的,带有强烈的非主权属性。这是最大的矛盾点。也正因如此,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接受它一上线就天然覆盖,不用你点头就能连的设计。
那我们怎么办?坐等?其实也没闲着。中国有自己的星链平替计划,叫虹云工程。是航天科工牵头干的,说白了就是国产的低轨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。按计划,到2030年也要发射几百颗卫星构建自己的网络。还有银河航天九天微星这类民企,也在摸着星链过河。
但我也得讲实话:从发射频率、产业成熟度到地面设备普及,中国目前在低轨宽带卫星这个事儿上,还没进入规模阶段。你去查下美国国防部和NASA合作的双重用途计划,再看中国目前主要还是由军工和央企推进,路径上是两条赛道。
更现实的,是我们日常讨论里很少提到这些。很多人以为马斯克的事儿离自己远,觉得高科技不过是多快点网速。但这事不是快不快,是谁控制接口。这年头,网络就是基础设施,就是主权延伸。星链绕过了地面控制,也就绕开了传统的国家节点。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。
你仔细想想,马斯克手上捏着的是通信、定位、甚至部分气象观测系统的全球网络。这不是哪个国家,它是个公司。而且是个已经能左右战场格局、金融传输、全球信息流动的公司。这是什么级别?你自己琢磨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