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昨天的采访中俞渝提到,假如时光倒转,她可能会选择“荷兰式拍卖”,并觉得“那是个很诚实的交易方式”。当年谷歌的IPO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发行方式。
据悉,“荷兰式拍卖”是一种特殊的拍卖形式,也称为“减价拍卖”,叫价由高到低递减,全部得标者都用最后一次叫价,即最低的得标价买进。2004年,谷歌在纳斯达克IPO时,用的就是这种定价方法。
谷歌在其首次公开招股时曾表示,该公司认为其股价应当在每股108美元至135美元之间。投资者(机构投资者和散户)可以在谷歌的承销商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其中的一家开设账户,并提交购买订单,以“荷兰式拍卖”方式竞价,成交者将全部以最低成交价获得谷歌的股票。
2004年8月19日,最终成功竞标者以85美元每股的价格获得谷歌股票。上市交易当天,谷歌股价上涨了18%;在接下来的3个月,其股价一度飙升至201美元。
据悉,这种做法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的费用,由上市公司根据其实力,最大限度筹资,并且避免了投资银行不合理配股的动作,也给予普通投资者获得上市前购买低价原始股的机会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用这样的方法,一般需要上市公司有足够强大的市场地位和足够高的知名度。而且,定价过程中承销商的利益也需要得到保证。
虽然当时谷歌决定采用拍卖形式定价,但它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的承销渠道。也就是说,尽管在定价中引入非传统的方式来维护散户投资者的利益,但实力强大的机构投资者仍然拥有最大的发言权。(记者 沈玮青)